石油,是工業(yè)的血液,也被稱為“黑金”。自工業(yè)時代以來,石油就成為人類不可忽缺的能源,衣食住行,除了食沒有石油的身影外,其他的領域幾乎都涉及石油,200多年的時間石油已經將人類層層包圍。但是石油畢竟是從地球中開采出來的自然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因此人們擔憂總有一天,石油就枯竭了,到時依靠石油供血的工業(yè)會如何?人類社會會倒退回中世紀嗎?
Tips:抽油機是開采石油的一種機器設備,俗稱“磕頭機”。抽油機是有桿抽油系統(tǒng)中最主要舉升設備。根據是否有游梁,可分為游梁式抽油機和無游梁式抽油機。
然而,近年來關于石油枯竭的話題卻在行業(yè)內銷聲匿跡了,這一天又一天的,石油居然多起來了,世界上的大油田居然不減反增,石油行業(yè)一片鮮花著錦之勢。石油明明是不可再生能源,為什么卻越來越多了呢?
石油為什么在變多?
石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或黑色的液體,主要成分是碳與氫構成的脂肪烴類化學物質。從公元4世紀開始,人們就開始利用這些黑色的粘稠液體來煮食鹽,當時的人們將之稱為石漆、石脂。直到公元十世紀,我國科學家沈括根據其“生于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的特點,將其正式命名為石油。從另一方面來看石油的特點,也可看出石油在地表上的儲存含量多,以至于蔓延流出。但是石油畢竟是源自地球的產物,所以它的產量是有限的。
Tips:古埃及、古巴比倫人在很早以前已開采利用石油。“石油”這個中文名稱是由北宋科學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二十世紀,是一個屬于石油的年代,人們瘋狂地追捧這個黑色的黏液,贊美它對工業(yè)的支撐,同時追溯它的來歷。大多數科學家人們石油和煤炭一樣,是古代生物的殘骸在地底經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形成的,因為陸生植物死亡之后一般會形成煤炭,所以石油是史前動物和藻類植物形成。這些生物的殘骸在長期的地殼運動和造山運動的作用下,被擠壓被加熱,之后在封閉的高溫高壓環(huán)境下逐漸轉化成液態(tài)的碳氫化合物,之后因為密度較輕逐漸上升集聚到一起就形成了油田。
Tips:綠藻球屬多細胞植物。藻體草綠色,絲狀聚生,多形成松散的球形或不規(guī)則團塊漂浮于水底,絲狀體纖細柔韌,密生如絨毛。
但是還有一些科學家認為石油不是生物殘骸轉化而成,而是地球內部的自然反應。這個假說認為,地殼中存在許多的碳,因為碳比較活潑,所以有些是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因為碳氫化合物的密度比水輕因此自然上浮形成油田。美國2003年的某些研究發(fā)現某些干枯的油井在廢棄一段時間后,發(fā)現其中出現了石油。這個研究某種程度上佐證了石油是地球中自然產生的碳氫化合物形成,但主流業(yè)界并不認可這個觀點。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