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市場進入快速發(fā)展期。天然氣是清潔的化石能源,2005-15年間,全球主要化石能源的年均需求增長為:石油(1%)、天然氣(2.3%)、煤炭(1.9%);天然氣的需求增速明顯領先于其他化石能源。由于碳排放的需求,海外供應增加,以及隨著液化技術的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預計未來天然氣仍將保持較快的需求增速。2017年1-8月,國內天然氣產量978億立方,同比增長9.2%;需求為1548億立方,同比增長14.4%。
未來海外新增LNG 供給量大,美國、澳大利亞引領未來天然氣新增產能。2016年,美國首次開始出口液化天然氣;至2017年1月,兩列在Sabine Pass 的液化能力為950萬噸/年。此外,美國共有6個LNG 項目正在建設中,總輸出能力為5760萬噸/年。海外巨頭也紛紛擴張LNG 領域,IGU 預測至2022年,全球的天然氣液化能力將會增加35%。
價格機制,未來有望更加市場化。天然氣是區(qū)域定價的產品,整體的市場活躍程度不高。
一般情況下,天然氣的價格分為合約貨和現(xiàn)貨;同時按照天然氣的形態(tài)不同,分為管道氣、LNG、CNG 等。由于天然氣的市場化程度不高,加上運輸及物流、倉儲成本高,主要的區(qū)域定價方式有:Henry Hub、英國NBP、東北亞JCC、俄羅斯與中亞地區(qū)雙邊壟斷的定價模式等。我們認為未來東北亞地區(qū)在LNG 領域有更多的價格主導權,隨著中國在天然氣價格機制的市場化,海外貨源的套利也將會更加頻繁,均有利于下游的需求提升。
政策支持,未來相關能源產品替代空間大。2016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占能源結構約6.2%,遠低于世界平均24.1%的水平。國家《天然氣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明確提出提高天然氣在能源中消費比例;發(fā)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逐步把天然氣培育成主體能源之一。
目前天然氣在下游應用領域中面臨著石油、煤炭、LPG 等產品的價格競爭;但隨著中國對于碳減排的承諾、技術進步帶來LNG 的使用效率提升、油價長期上漲等因素下,未來天然氣消費在相關能源領域占比提升空間廣闊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