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污黄视频网站在线观看-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欧美-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房地產新模式的形成,應對高品質住房需求!

2024年5月9日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在北京舉行會議,這次會議對房地產市場進行了新的表述:

會議指出,必須持續(xù)防范并解決關鍵領域的風險。繼續(xù)實施因地制宜的政策,強化地方政府、房地產公司和金融機構的責任,確保交房工作順利進行,維護購房者的合法權益。結合房地產市場的供求新變化和人民對高品質住房的新期待,應綜合考慮對存量房產的處理和增量住房的政策調整,加快形成房地產發(fā)展的新模式,推動房地產行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深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解決方案,確保高風險的省市既能有效控制債務又保持穩(wěn)定發(fā)展。持續(xù)推進中小型金融機構的改革,采取多種措施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這次會議的表述被視為樓市的新表述,主要因為以下兩個明顯的變化:

01 | 未提及“三大工程”

“三大工程”包括保障房建設、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的公共設施,這是去年中央提出的三項重要房地產任務。

去年年底,為了支持三大工程的建設,政府甚至重新啟動了長期未用的PSL政策,初始額度為3500億元。據報道,這一數額是PSL歷史上單月投放的第三高額——前兩次分別是2022年11月的3675億和2014年12月的3831億。

但僅僅一年后的這次會議上,卻未再提及“三大工程”和保障性住房。

這是否釋放了某些信號?

如果是這樣,對商品房市場理論上是一個較大的利好。

利好的邏輯在于,分流至商品房市場的壓力將減小。之前我在分析保障房時提到,一旦大量配售型保障房進入市場,將至少分流掉當前商品房市場中一半的需求,這對于需求已經萎縮的商品房市場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02 | 去庫存的動作提上日程

與淡化“三大工程”的同時,一個關于樓市的新任務被提出:要根據房地產市場供求的新變化和人民對優(yōu)質住房的新期待,綜合研究處理存量房產和優(yōu)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這表述釋放的信號包括:

1. 市場供應已超過需求。

“根據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這一表述,在去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已經有過表態(tài)。

2. 需要建造更大型和更好的房子,或許將大規(guī)模放寬“709”限制。

“人民對優(yōu)質新房的新期待”就是這個意思。

2006年5月,建設部、發(fā)改委、國土部等九部門在“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wěn)定住房價格的意見”中,具體要求新審批、新開工的商品住

房建設,套型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包括經濟適用住房)所占的比重,必須達到開發(fā)建設總面積的70%以上。特殊情況下需要調整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必須報建設部批準。過去已審批但未取得施工許可證的項目如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應根據要求進行套型調整。

當時,由于需要適應高速城市化的需要,提出70%的房子面積需在90平米以下,以滿足大量進城農民和小城市居民向大城市轉移的需求。

3. 去庫存的重要舉措可能即將到來。

“綜合研究處理存量房產和優(yōu)化增量住房”的信號十分明顯。前半句從需求端考慮,要去庫存;后半句從供應端考慮,即減少供應。

通過供需雙方的調整,來解決供需新變化,穩(wěn)定房地產市場的下跌趨勢。

接下來,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繼續(xù)探討去庫存的措施及其可能效果:

上一次的去庫存措施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降息、取消限購限售政策、推動貨幣化棚改、鼓勵國企購買商品房等。這些措施特別在三四線城市,對推動房價上漲起到了重要作用。

到了2023年,中國的商品房庫存情況與上一輪去庫存時期相似,全國商品房庫存量從6.7億平方米增加至7.4億平方米,超過了上一輪庫存高點。

那么,目前可能采取的去庫存措施包括哪些?是否能夠有效?

方法依然是過去的方法。例如取消限購限售。

2023年,蘇州、長沙、成都取消了限購政策,杭州解除了二手房的限購。目前除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保留限購外,包括杭州、西安、天津在內的城市都在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

4月30日,北京和天津也放寬了限購政策。

在北京,符合限購條件的居民,無論是單身還是家庭,無論戶籍如何,都可以在五環(huán)外額外購買一套住宅。

這是為了鼓勵購房者擴大購房范圍,幫助減少庫存。

在天津,對河北、北京的居民取消了限購——即北京市、河北省的戶籍居民和在這兩地就業(yè)的人員在天津購房,享受天津戶籍居民的購房政策。

這種政策被稱為“都市圈購房同權”,南昌在2021年3月也曾實施過類似政策,但后來因政府的干預被撤回。

目前,首付比例在三四線城市通常已降至20%,部分二線城市也已降至20%,而一線和強二線城市普遍為30%。

首付比例的進一步降低也是去庫存的一種方法。

在供應方面,4月30日會議之后,自然資源部立即發(fā)布了一份《通知》。

通知明確指出,如果商品住宅的去化周期超過36個月,應暫停新增商品住宅用地出讓,并積極盤活存量,直到商品住宅去化周期降至36個月以下;去化周期在18個月(不含)至36個月之間的城市,應按照“盤活多少、供應多少”的原則,根據本年度內盤活的存量商品住宅用地面積(包括竣工和收回)動態(tài)確定其新出讓的商品住宅用地面積上限。

這段規(guī)定之前也存在,此次再度強調顯然是為了加強執(zhí)行力度。

按照這個規(guī)則,目前大多數三四線城市都將停止賣地,而大多數二線城市乃至一線城市都將減少土地供應。

最后幾個問題需要考慮:

第一,之前的救市措施已經啟動,但是否有效果?

過去三年間,不斷解除的限購和限售政策及降低的首付比例并未能有效提振市場。2021年全國基本進入瘋狂救市階段,

但效果并不明顯,與2016年放開的二孩政策類似,放開越多,市場反而越萎縮。

數據顯示,中國樓市從2021年的“雙18”(銷售面積18億平方米、銷售額18萬億元)調整至2022的“雙13”(銷售面積13億平方米、銷售額13萬億元),去年又跌至“雙11”(銷售面積11.17億平方米、銷售額11.66萬億元)。

房地產貸款創(chuàng)下2016年以來的新低。

賣地收入持續(xù)下跌。

這說明取消限購并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為當前的房地產市場面臨的不僅是供求問題,更是信心和收入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是市場是否真的缺少房子。

據黃奇帆透露,中國的房屋嚴重過剩,沒有必要繼續(xù)建設,需求已經飽和。去年3月份,住建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共有6億棟建筑。

盡管這些建筑包括住宅、工廠、辦公樓、政府單位等多種用途,但通常情況下,城市中的住宅(包括商品房、住宅、小產權房、工業(yè)宿舍)占比超過一半,農村地區(qū)的建筑絕大多數也是住宅。

據此估算,居住性質的房屋可能達到4億棟左右,轉換成套數則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澤平宏觀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在各類城市中,只有一線城市的套戶比低于1,而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套戶比均大于1。

套戶比即城市中的房屋套數與戶數的比例,大于1意味著房屋套數超過戶數,供過于求。

這意味著,除了一線城市可能還存在房屋短缺外,其他城市的房屋供應已經大于需求。

第三個問題是需求逐年減少的趨勢。

中國的人口已經連續(xù)兩年出現(xiàn)下降,去年全國人口減少了208萬。同時,出生人口與過去十年的高點相比幾乎減半,城市化速率也有所下降。

未來購房需求預計將進一步減少。根據房地產行業(yè)權威的中指研究院,26至40歲是購房和置換房產的主力年齡段。以此推算,2024年的購房主力人口預計將減少503萬。

預計未來幾年,購房主力人口將繼續(xù)減少:2025年減少603萬,2026年減少904萬,2027年減少1240萬人,2028年減少1167萬人,2029年減少1406萬人,2030年減少1414萬人,2031年減少742萬人,2032年減少607萬,2033年減少604萬人,2034年減少360萬人,2035年減少276萬人,減少53萬人,2037年增加30萬人。

之后,購房主力人口的變化預計將在正負100萬以內波動。

總結來看,雖然政府采取了各種救市措施,包括去庫存、放寬限購、降低首付比例等,但房地產市場的復蘇依然面臨挑戰(zhàn)。市場供需失衡、消費者信心缺乏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都是影響市場的關鍵因素。未來,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者需要更加關注市場的長期健康發(fā)展,而不僅僅是短期的市場刺激。

來源(百家號) 作者(房患于未然)

泰和集團(www.kaipalo.com)